2010-05-25 09:41 機電之家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若要論雷的危害(也就是雷的破壞力),那么就不得不從雷的形成分析。所謂雷電,就是天空中的某一塊云層與另一塊云層或者與大地,由于所帶的電荷性質相反而產生瞬間劇烈放電的現(xiàn)象。在這放電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強烈耀眼的閃光和震耳欲聾的巨響。雷擊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帶電的云層對大地上的某一點發(fā)生猛烈放電,“宜擊雷”。當“直擊雷”發(fā)生時,往往會對地面的物體產生強大的打擊作用,其破壞力也是巨大的。另一種叫“感應雷”。它的形成過程是由帶電云層的靜電感應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圍帶上異種電荷。當“雷電”發(fā)生后,云層帶電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圍內由于地電阻或導體電阻的存在,當瞬間大電流流過時,就會導致小范圍或局部的瞬間過電壓。或者由于宜擊雷放電過程中,強大的脈沖電流周圍的導線或:金屬物產生電磁感應而發(fā)生瞬間過電壓,以致形成閃擊的現(xiàn)象,稱“感應雷”。“感應雷”造成的瞬間過電壓,指在微秒到毫秒之內產生的尖峰沖擊電壓。雷電流也是電流,它是有電流所具備的一切效應,如熱效應、電動力效應、沖擊波電磁感應等,不同的是 它在短時間內以脈沖的形式通過強大的電流。
直擊雷:峰值幾十KA~~幾百KA,峰值時間只有幾個μs到十幾μs,其能量巨大,可損壞建筑物,中斷通信,傷 及人畜。
感應雷:沒聽到雷聲,并不意味著沒有雷擊。直擊雷過后,由于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在電線或電氣設備上形 成過電壓,從而造成電子設備的損害。感應雷主要危害在于:
1)、產生強大的感應電流或高壓,使附近線路和導電設備出現(xiàn)閃電的特征;
2)、使地電位上升,會使周圍電子系統(tǒng)中的設備造成干擾,甚至被過電壓損壞;
3)、靜電場增加,使空氣中的放電火花產生高速電磁脈沖,造成對電子設備的干擾。
我們在知道了雷電的危害后,才開始著手對雷電的防護。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類就對閃電感到神秘莫測,創(chuàng)造了好多神話、傳說。直到二百后前,富蘭克林證實雷電是電,并發(fā)明避雷針以后,人類才開始能主動的去避免雷電造成的危害。二百多后來,已取得輝煌成就。
避雷針是防止雷擊的最常用基本方法。避雷針防雷法是依靠比被保護物高出許多的垂直避雷針,將雷擊引向自身人地,使被保護物免受雷擊,而得到保護,但無法獲得一個十分肯定的安全區(qū)。裝了避雷針后,還有繞擊、反擊和感應過電壓的情況。當避雷針受到雷擊時,如果接地電阻值過高或者避雷針離開被保護物的距離小于安全距離,會造成避雷針或引下線上的高電壓對被保護物的反擊;避雷針對被保護物的空間距離必須大于5米,對被保護的接地裝置間的地中距離必須大于3米。
1、那么對于前面所提到的直雷有如何防護呢?
防直擊雷系統(tǒng)又稱外部防雷系統(tǒng)。由三部分組成:接閃器、引下線和地網。其原理在于:通過采用避雷針 、避雷帶、避雷線、避雷網作為接閃器,把雷電流接收下來,然后經引下線通過良好的接地裝置迅速而安全地 把它送回大地。
2、了避雷針或避雷帶等裝置,是否就萬無一失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防雷認識上的誤區(qū)。從第5條可以看,避雷針或是避雷帶只是接閃器的一種形式,其功能是 把雷電流接下來,如果不經過完善的引下系統(tǒng)和接地系統(tǒng)的泄放,后果可想而知。
3、有了完善的防直擊雷系統(tǒng)(外部防雷系統(tǒng)),是否就萬無一失?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防雷認識上的誤區(qū)。原因更簡單:外部防雷系統(tǒng)的保護對象是建筑物、建筑物內電子設 備和人,而對感應雷造成建筑物內電子設備的損害完全無能為力。
對于雷電的防護及危害的了解是必要的,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能在關鍵時刻舊你一命。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