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16:37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鄉(xiāng)土建筑唱主角
2007年4月,國務院發(fā)出通知,在全國開始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整個工作至2011年12月結束。鄉(xiāng)土建筑是此次文物普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襄樊市南漳縣是湖北省文物大縣,也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湖北省唯一試點縣市。普查試點工作于2007年10月10日開始,截至目前,普查人員已完成全縣 10個鄉(xiāng)鎮(zhèn)、265個行政村、31個街道居委會的田野文物普查工作,共收錄文物點764處,其中民居76處、山寨385處、墓葬141處等,取得豐碩成果。
在板橋鎮(zhèn)馮家灣,記者看到,兩幢建于清乾隆年間的古民居建筑考究,由清一色的青石鋪地,青磚砌墻,再輔以木質結構的門、窗、閣樓等,前低后高,錯落有致。在門、窗、檐、墻等部位,醒目地雕飾有花、鳥、魚、蟲、瑞獸及漁、樵、耕、讀畫像,栩栩如生,造型優(yōu)美,堪稱湖北鄉(xiāng)土建筑的精品。
襄樊市文物普查首席專家葉植介紹說,這是當?shù)匾晃恍振T的大家族的老宅,屬典型的湖北建筑風格,其雕梁畫棟中的“暗八仙”頗具特色。
在文物普查人員的帶領下,記者登上了一座建在荊山山脈、海拔600多米的險峰之上的古山寨──青龍寨。這座大約建于清嘉慶年間的古山寨,依山起伏,全部由石塊壘成,有大小石屋幾十間,以及炮臺、?望臺等。
據(jù)了解,南漳古山寨大都是明清時期為防匪患,由官府或當?shù)睾兰澋冉M織修建的,大大小小共有500多處,此次文物普查收錄了300多處。其中,被專家稱為 “華夏第一大山寨”的臥牛山寨,周長2500米,面積相當于清代一座小縣城,是普查人員先后三次上山求證才確認的。
南漳縣文物局局長郭永金說,此次文物普查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點大部分是鄉(xiāng)土建筑,數(shù)量眾多,是前二次文物普查收錄文物點的幾倍。
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前景堪憂
湖北省文物局局長沈海寧遺憾地說,近年來,隨著大規(guī)模城鄉(xiāng)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具有鮮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我國民間文化遺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消失速度大大加快,保護前景不容樂觀。
在此次文物普查中,記者調查了解,重視、宣傳不夠,群眾保護意識淡薄,是導致民間文化遺產加速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南漳縣板橋鎮(zhèn)馮家灣,村民們告訴記者,村子里以前老房子很多,不知道是文物,大都被村民拆掉了,拆掉的一些石獅子、石鼓、木隔扇、門窗等也被便宜賣了。在馮氏老宅二樓窗臺,原有兩幅對稱的精美木刻浮雕,現(xiàn)在只剩下一幅。據(jù)這家主人講,另一幅被他以50元的價格拆掉賣給了一個外地人。
據(jù)南漳縣文物部門介紹,目前全縣列入國家、省、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91處,只占已發(fā)現(xiàn)總數(shù)的10.8%,而民間文化遺產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則更少。
經費不足則讓民間文化遺產保護陷入“僧多粥少”窘境。據(jù)介紹,在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南漳縣共收錄文物點700多處,但目前被推薦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只有26處,經費相對有保障;而大量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民間文化遺產則基本沒有經費來源,缺口很大。
同時,機制不健全也為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前景蒙上了陰影。沈海寧說,當前,文化遺產產權所有者的合理訴求無法得到滿足,是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的一個主要障礙。如對此次文物普查中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點,由于大多未能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如果政府不能單獨提供宅基地,并相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shù),一些古民居、原始造紙作坊主為了改善居住條件,隨時可能拆除原文物點建筑建設新居。
呼喚文化遺產登錄制度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存在“文物越多,包袱越重,責任越大”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民間文化遺產的發(fā)現(xiàn)和保護。
專家建議,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應在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單位制度的基礎上,借鑒導入國際成功經驗和做法,對一些點多面廣、一時不能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民間文化遺產,建立和完善新型文化遺產登錄制度。通過建立這一制度,采取向公眾公布,實行掛牌保護等措施,提高公眾參與意識,形成科學的保護機制,把文化遺產保護由“少數(shù)的抗爭”變成“共同的努力”,使之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為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探索出一條新路。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