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3 09:5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太和鎮(zhèn)龍歸南村有一座超過300年歷史的嶺南建筑——周氏大宗祠。記者近日跟隨民間文物愛好者“發(fā)現廣州”小組的腳步來到這里,一探這個周敦頤后人所建的悠久“雙胞胎”祠堂(上圖)。據族人透露,年久失修的宗祠今年底或迎來大修。
“它比陳家祠還要大”
“我們這祠堂寬有56.5米,深足足有60米,比陳家祠還要大。”一到這里,村長就熱情地介紹起來。這個祠堂為明末清初的建筑,又稱“孖祠堂”。
“孖祠堂”由兩座建筑結構基本相同、且并排在一起的祠堂組成,每座祠堂前后共有四座門,四進四間俗稱“四馬拖車”。村長說,當初本來要把周氏三兄弟的三座祠堂蓋到一起,后來蓋了座小的祠堂在村的另一處地方,就剩下這兩座大祠堂并排著建在一起。
擬設資料庫加強保護
祠堂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很好的木材——坤甸。但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人為破壞,加上長時間未得到修整,建筑布局完整的祠堂內,許多精致的木雕、灰塑、磚雕等已風蝕殘缺,進出的人多了,連許多地磚都破裂了。
村長指著大門處左側屋檐上的雕刻圖案表示,那是四大名著的公仔,但現在需要睜大眼睛才依稀可見。而高處墻上曾經五光十色的琉璃則已經褪去了色彩。
“這些‘殘缺’,使祠堂的文化藝術價值大打折扣,我們正準備翻修祠堂。”村長告訴記者,2002年周氏大祠堂已被定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村長表示還計劃在祠堂內設置一個圖書館和關于周氏祠堂的資料庫,讓清靜的祠堂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目前,這里正成為重大節(jié)日或人們結婚時村民們聚會的地方。
據悉,周氏大宗祠是周氏家族為紀念先祖——著名的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而修建的,具有顯著的嶺南建筑風格。800年前周敦頤的第9代傳人從湖南道洲縣來到這里墾荒種植,將此地命名為“南村”,繁衍至今已有31代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