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0 15:23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近幾年,我國隧道與地下工程得到迅速發(fā)展,工程質量總體來看是好的,尤其是防水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滲漏工程有所減少。但是,從各行業(yè)、各地所修建的隧道與地下工程防水情況來看不容樂觀,F(xiàn)就當前隧道與地下工程防水存在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作一簡述。
1 防水體系問題
應把隧道與地下工程防水視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根據(jù)工程具體要求和情況,建立起完整的防水體系。將防水原則、防水設計、材料選擇、防水施工工藝、防水施工管理、防水施工隊伍選擇等都納入防水體系中。目前在這方面做的較欠缺,因而導致工程防水效果不理想。今后對每一個新上工程應把防水視為重要組成部分,并建立起完整的防水體系。同時,從今后隧道與地下工程發(fā)展趨勢來看,復合防水是應堅持的方向,即以混凝土結構自防水為主,在迎水面附加柔性防水層,形成一個剛柔結合的防水防線。要做好復合防水必須從上述幾方面同時加強,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
2 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選擇問題
新型防水材料和技術的不斷涌現(xiàn),為選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空間,但也使選擇增加了難度。今后選擇防水材料與技術時,應堅持先進行試驗,經(jīng)試驗合格并受到檢驗后再采用。
3 隧道復合式防水層問題
當前國內地鐵、鐵路、公路等凡采用新奧法修建的隧道多采用復合式襯砌,防水層多為厚0.8mm LDPE 板或EVA 板,以及厚1.0~1.2mm ECB 板,也有采用厚1.0mm PE 板或與無紡布復合在一起的PVC 板,只有少數(shù)工程采用橡膠板。工程實踐證明,采用LDPE 板、EVA 板或ECB 板做防水層,防水效果較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防水板鋪設不牢,板間接縫欠嚴密;②防水板易受損,尤其是被鋼筋戳破,修補又未跟上;③角隅處焊縫多采用手工焊接,焊接工藝較差。為此,今后進行防水板鋪設時,必須嚴格施工工藝,認真檢查熱合機使用電源電壓,這樣就能保證鋪設牢固;同時可在鋼筋兩端加1 個與鋼筋直徑相同、長20~30mm 的塑料護套,即可起到對防水板保護作用,防止被鋼筋戳破;提高工人技術水平,可解決防水板角隅處焊縫嚴密問題。
4 結構自防水問題
隧道與地下工程多為混凝土結構,國內外通常把結構自防水作為防水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是有不少工程結構自防水未能達到應有的效果。主要問題如下:(1)以高強度混凝土代替防水混凝土不少工程設計誤認為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其防水性能越好。實際上由于高強度混凝土的配制不符合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原則,水泥用量偏高,致使混凝土收縮增大,出現(xiàn)裂縫,造成滲漏。因此,需要防水的工程,結構混凝土必須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抗壓、抗?jié)B等級應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及要求合理確定,外加劑選擇要慎重,混凝土配制要科學。(2)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防水混凝土施工管理不嚴,造成混凝土漏搗、漏振,產生蜂窩、麻面;計劃不周,造成混凝土灌注中出現(xiàn)“冷縫”,隧道初期支護侵入限界,導致二次襯砌混凝土厚度減薄,達不到設計要求;模板拉緊螺栓無防水措施,導致跑模、跑漿;對混凝土施工縫,尤其是水平施工縫清理不凈,未按規(guī)范進行處理即灌注混凝土等。上述幾方面問題造成混凝土施工質量差,結構自防水失效。因此,對于要求結構自防水的隧道與地下工程,防水設計必須對混凝土施工嚴格管理,切實按規(guī)范和制訂出的詳細工藝進行施工。
5 附加防水層問題
附加防水層選擇未能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導致防水層未能達到應有的防水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據(jù)工程要求、特點及所處位置、環(huán)境、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附加防水層。6 變形縫(伸縮縫、沉降縫)及施工縫問題目前,變形縫仍多用橡膠或塑料內置式止水帶,內側設彈性密封膏嵌縫。施工縫有構造做法或材料做法或構造材料合一做法?傮w來看多數(shù)工程防水效果較好,但也存在以下問題:①內置式止水帶固定不牢,灌注混凝土時被移位、變形,起不到止水效果;接頭處理不嚴格未能形成“交圈”,起不到防水作用;在接縫處,外露部分止水帶被損壞等。②施工縫留的不平整,構造施工縫尺寸不對,接縫處清理不干凈,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受水浸泡而膨脹失效等。今后對變形縫做法應進一步探討,宜按照“多道設防”原則選用合適材料及做法;由于施工縫數(shù)量多,故應高度重視。筆者1992 年3 月赴日對青涵海底隧道考察時,發(fā)現(xiàn)其隧道施工縫除按常規(guī)方法處理外,還在施工縫處預留嵌縫槽,日后萬一漏水,即可在預留槽中處理,而不另剔槽,其作法值得借鑒。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