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
(一)工程地質測繪
工程地質測繪即采用搜集資料、調查訪問、地質測量、遙感解譯等方法,查明場地工程地質要素,并繪制相應的工程地質圖件。
《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
8.0.1 巖石出露或地貌、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場地應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對地質條件簡單的場地,可用調查代替工程地質測繪。
8.0.2 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宜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階段進行。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搜集資料時,宜包括航空相片、衛(wèi)星相片的解譯結果。在詳細勘察階段可對某些專門地質問題作補充調查。
1、工程地質測繪的內容和比例尺
工程地質測繪的內容包括工程地質條件的全部要素,即測繪擬建場區(qū)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貌、水系和不良地質現(xiàn)象、已有建筑物的變形和破壞狀況和建筑經(jīng)驗、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的質量和分布等。
工程地質測繪的比例尺一般可有以下三種:
1)可行性研究勘察
比例尺1:5000-1:50000。
2)初步勘察階段
比例尺1:2000-1:10000。
3)詳細勘察階段
比例尺1:200-1:2000。
條件復雜時,比例尺可適當放大。
8.0.3 2 對工程有重要影響的地質單元體(滑坡、斷層、軟弱夾層、洞穴等),可采用擴大比例尺表示。
地質界限和地質觀測點的測繪精度,在圖上不應低于3mm。
2、工程地質測繪方法
工程地質測繪有像片成圖法和實地測繪法。
像片成圖法是利用地面攝影或航空(衛(wèi)星)攝影的像,在室內根據(jù)判釋標志,結合所掌握的區(qū)域地質資料,把判明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貌、水系和不良地質現(xiàn)象等,調繪在單張像片上,并在像片上選擇需要調查的若干地點和路線,然后據(jù)此做實地調查、進行核對修正和補充。將調查得到的資料,轉繪在等高線圖上而成工程地質圖。
當該地區(qū)沒有航測等像片時,工程地質測繪主要依靠野外工作,即實地測繪法。
實地測繪法有三種:
。1)路線法。路線形式可為直線形或折線形。觀測路線應選擇在露頭及覆蓋層較薄的地方。觀測路線方向應大致與巖層層走向、構造線方向及地貌單元相垂直。
。2)布點法。根據(jù)地質條件復雜程度和不同的比例尺,預先在圖上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地質點。對第四系地層覆蓋地段,須有足夠的人工露頭點,以保證測繪精度,適用大、中比例尺測繪。
。3)追索法。追索法常是在布點法或路線法基礎上進行,它是一種輔助方法。
《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條文說明中規(guī)定測繪方法如下:
1、目測法,適用于小比例尺的測繪。
2、半儀器法,適用于中等比例尺的測繪,它借助于羅盤儀、氣壓計等簡單的儀器進行。
3、儀器法,適用于大比例尺的測繪,它借助于經(jīng)緯儀、水準儀等較精密的儀器進行。
4、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滿足精度條件下均可應用。
。ǘ┻b感技術在工程地質中的測繪
遙感是指根據(jù)電磁輻射的理論,應用現(xiàn)代技術中的各種探測器,對遠距離目標輻射來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接收、傳送到地面接收站加工處理成遙感資料(圖像或數(shù)據(jù)),用來探測識別目標物的整個過程。
1、應用方法
將遙感資料應用于工程地質測繪中需經(jīng)過初步解譯、野外踏勘和驗證以及成圖三個階段。
2、遙感影像資料的比例尺
遙感影像資料比例尺,可按下列要求選用:
1)航片比例尺,宜采用1:25000~1:100000。
2)陸地衛(wèi)星影像宜采用不同時間各個波段的1:250000~1:500000黑白像片和假彩色合成或其他增強處理的圖像。
2)熱紅外圖像的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00。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