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6 15:39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關鍵詞:傳統符號 圖像符號 指示符號 象征符號 建筑設計
摘要:傳統符號是文化歷史的濃縮精華,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建筑與符號的內在聯系出發(fā),本文分類解析傳統建筑符號的特征及其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應用,指出傳統建筑符號的多義性、復合性,及其反映形式與內容間的特定關系。希望通過在建筑設計中對傳統符號的運用來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一、符號概述
早在中國古代就已有了關于“符號”思想的記述,在《易傳·系辭》中提及“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救謂之象。象也者,像也。”在古羅馬時期,哲學家圣奧古斯丁對符號下了這樣的定義:“符號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使我們想到在這個事物加諸感覺的印象之外的某種事物”。創(chuàng)造與運用符號能充分體現設計師的藝術功底與素養(yǎng)。
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它自己的獨特建筑,其建筑隨著文化而興盛衰亡。從符號學的角度來考察,我國的建筑遺產是一份豐厚的,獨特的建筑符號遺產。當今如何發(fā)掘和保護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并且使傳統建筑符號文化在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發(fā)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二、建筑與符號的內在聯系
符號學作為形式語言的—種表現形式,在中西建筑中卻早已存在。
從對符號理論的研究中可以發(fā)現,符號是傳遞信息的媒介,建筑的視覺信息正是以符號為載體傳達的。建筑符號是一種藝術符號,也是一種表現性符號,它們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必須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符號如同人類的語言,沒有語言人們無法表達感情、交流思想。沒有符號,建筑也難以顯現其隱喻與象征。因此,應在現代科技不斷發(fā)展的支持下,結合未來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趨勢,重視吸收地域環(huán)境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努力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結合點,不斷地探索傳統審美意識與現代審美意識的結合方式的形式語言,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大眾。
三、傳統符號的分類及其應用
根據符號本身的抽象性及其涵義的復雜性,美國哲學家皮爾斯把符號劃分為圖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三類,運用他界定符號的原則傳統符號也可分為“圖像符號”、“指示符號”和“象征符號”三大類。
1.圖像符號
圖像,即用線條、顏色顯示出來事物的形象。
在傳統建筑中一些具象的彩畫、紋飾石雕、木雕、琉璃飾件及門式、窗式等,都屬于圖像符號或它的復合體。傳統建筑的圖像符號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對自然現象的描繪和概括(如來自水波形象的水紋,來自云彩形象的云紋);其二是對動植物的描繪與概括(例如山魚或飛鳥的形象簡化而形成的幾何紋樣、植物、動物紋樣、傳統吉祥圖案以及歷史題材典故等。傳統的圖像符號最主要特點就是它的直觀性。
2.指示符號
指示符號是指表現形式與內容涵義之間存在著內在因果關系的符號。指示符號在建筑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傳統建筑符號的主干。傳統建筑的構件形象和空間形象,大多數都是指示性符號及其復合體。
指示符號在建筑中又可分為兩類。
一類指示符號所表達的內容就是它自身,是—種“本體形態(tài)”的符號,實質上反映著作為符號載體的構建自身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關系,如窗戶的形象表達采光、通風、眺望的功能意義,門的形象表達著出入交通開啟閉合的功能意義;另一類指示性符號是與它所表達的內容相分離的“標志形態(tài)”的符號。在一些建筑細部上也時?梢砸姷街甘拘苑柕膶嵗,如表示方向的標志、箭頭;表示工作狀態(tài)的燈光。
3.象征符號
象征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象征符號是指表現形式與內容涵義之間存在約定俗成聯系的符號。
五千年的中華歷史,培育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個地區(qū)、民族在他們的建筑中都應用了獨具特色的象征符號,它們的研究對于建筑設計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北京香山飯店是現代建筑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筑特色相結合的經典之作,飯店的外墻上有規(guī)律地排列著中國傳統的如意等圖案,象征事事如意,傳達著濃濃的中國文化。
四、三種符號在建筑設計中內在聯系性
在中國傳統符號之中,圖像、指示與象征之間并非有著嚴格的界限,傳統建筑符號呈現著多種多樣的復合形態(tài)和變叉方式,有時一種符號既具有圖像性,同時又具有指示性、象征性。
建筑符號內容層面的復雜性和內涵層次的多意性,以及認識主體本身的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都會帶來對符號認識的不確定性。建筑符號的意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它是以當地文化作為基礎,與建筑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使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經歷以及人們的觀念有密切聯系的。三種建筑符號的組合運用,是對于符號和符號之間的制約關系的處理,要在實踐中逐漸了解符號同的相同、相似、相反關系,通過恰當組合達到不同的效果。
五、結 語
傳統符號是歷史文化的濃縮精華,在一定時期和地域內產生,是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文化的反映,具有較大的穩(wěn)定性。但傳統符號的意義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地點、社會背景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傳統符號具有豐富的多義性,我們可以根據表達需求靈活地運用圖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的手法,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符號文化的豐富內涵,以使其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英]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哲學新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8
[2]張書鴻:《室內設計概論》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9
[3][英]G·勃羅德彭特:符號、象征與建筑,北京: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
[4]羅楠著:《當代建筑創(chuàng)作手法解析》,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5]羅文媛,趙明耀:《建筑形式抽象簡析》,《建筑學報》,1995,4
[6][意]布魯諾·賽維著,席云平,王虹譯《現代建筑語言》,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