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0 14:31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根據明代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景教(基督教)傳入中國可追溯到唐貞觀九年(635)。
當時唐太宗執(zhí)行開放的文化政策,對各民族文化及海外文化兼收并蓄,為基督教提供了傳播的機遇。那時候的教堂採用中式傳統建筑形式,按中國習俗稱“寺”。
唐末至北宋,景教在中國內地銷聲匿跡。元代基督教較為興盛,當時的基督教堂——十字寺採取中國傳統建筑形式,只是內部的宗教陳設不同。
明清兩代對基督教時弛時禁,在清嘉慶禁教之前仍略有進展。天主教耶穌會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于1583年來到廣州,1596年就任耶穌會在華首任會長。繼利瑪竇之后,耶穌會傳教士接踵來到中國。最初的教堂多沿用中國的民宅、寺廟,或者按中國傳統建筑樣式建造,稍加西洋裝飾,簡單的僅立十字架為象徵。后來,一些西方傳教士開始自行設計,基督教堂作為西方傳入中國的一種建筑類型在中國普遍出現。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