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建筑物屋面接縫時常出現(xiàn)滲漏,下面分析屋面接縫——變形縫、分格縫、預制板縫產(chǎn)生滲漏的原因,進而提出全面控制和綜合治理的辦法。
1、屋面接縫的特點、滲漏原因及治理辦法
建筑物的屋面接縫主要有變形縫、分格縫和預制板縫。
1.1 變形縫
1.1.1 特點屋面變形縫常見有兩種形式:①縫的兩側屋面在同一平面上,即平縫交接;②縫的兩側屋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即屋面高低交接。
變形縫是反映建筑物變形和位移最集中的敏感部位,具有重復、多變和滯后特性。變形縫應能減小縫兩側的結構或構件之間的約束,任其收縮、隨意沉降、自由震動,適應變形又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應能滿足建筑防水工程的整體水密封性、抗變形性和耐久性要求。
1.1.2 滲漏原因
。1)未按有關規(guī)范計算縫的位移量,未能確?p寬大于縫的位移量,變形縫不具有一縫多用的功能。
。2)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預控建筑物裂縫于無害的狀態(tài)。如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和延性差,建筑物在軟弱地基上的長高比不當,忽視高低輕重荷載作用下相鄰基礎中地基附加應力的疊加等。
。3)在高低屋面交接處的變形縫未設置泛水構造,致使雨水沿高墻面與擋水矮墻的縫隙向下滲漏。
(4)縫身密封的構造措施不當,不能適應縫的自由變形,密封材料的拉伸、壓縮循環(huán)性差,耐候性差。
。5)變形縫的寬度受縫隙的垂直度影響大,由于施工誤差累積,加上碎磚或水泥砂漿等堵塞,導致縫寬減小,縫的功能降低。
1.1.3 治理辦法
。1)對于量大面廣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在規(guī)劃設計中,要求平面形狀上從簡,結構尺寸上從小,體量剛度上從同,荷載布置上從均,基礎類型選擇上從一。對抗震建筑物,還要使結構平面和抗側力剛度均勻、對稱,盡量使抗側力剛度中心與地震水平荷載合力中心重合,以減少扭轉結構的不利影響。這樣,基本能做到預控裂縫于無害狀態(tài)。
。2)對于復合體型、多功能的大型建筑物(平面布置復雜,空間高低起落,且由不同材料房,往往很難預控裂縫于無害狀態(tài)。對于這類建筑,要精心設計,并嚴格按有關規(guī)范預先設縫分塊;當一縫多用時,應承受多向變形并設置合理的縫隙寬度。
。3)遇軟弱或復雜地質條件時,設計時還應考慮相鄰建筑物的影響,一方面要提高上部結構的整體剛度以適應變形;另一方面利用整體連續(xù)基礎、樁基或箱基等類型基礎抵抗不均勻沉降。
。4)在注重屋面結構或構件自防水的基礎上加強細部、節(jié)點的構造設計,貫徹“防排結合,以防或排為主;剛柔結合,以柔適變;復合用材,多道設防;協(xié)調變形,共同工作”的屋面防水工程的系統(tǒng)設計原則,建筑防水與結構防水并用,材料防水、構造防水和接縫密封防水相結合,優(yōu)勢互補。
。5)施工時,要嚴格按設計設置變形縫,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變形縫內雜質雜物的堵塞。
1.2 分格縫
1.2.1 特點分格縫是指為減少因溫度變化或材料收縮產(chǎn)生的不規(guī)則裂縫而設置的縫,實質上也是一種變形縫。它是在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剛性保護層上預先留設的縫。分格縫是水平縫,縫內嵌填彈性密封材料,以貫徹“剛柔結合,以柔適變”的設計原則。
1.2.2 滲漏原因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未按國家有關標準設計分格縫,構造、用材、施工不當。
1.2.3 治理辦法
。1)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和剛性保護層和分格縫與屋面的預制板縫重合時應按板縫的要求設計。
(2)普通細石混凝土和補償收縮混凝土防水層的分格縫寬度宜為20~40mm,分格縫中應嵌填密封材料,上部鋪貼防水卷材(附圖)。密封材料應根據(jù)屋面接縫位移的大小和特征選擇延伸性和拉伸壓縮循環(huán)性能相適應的材料。背襯材料應選擇與密封材料不粘結或粘結力弱的材料。施工應執(zhí)行GB50207-94規(guī)范。
1-剛性防水層;2-密封材料;3-背襯材料;4-防水卷材;5-隔離層;6-細石混凝土
1.3 預制板縫
1.3.1 特點預制板兩端支承在墻或梁上而形成的縫稱板端縫,板端下部受墻或梁支座的約束,上部處于“壓重”狀態(tài);預制板與預制板或預制板與現(xiàn)澆板(墻)形成的縫稱板側縫,其上下均處于無“壓重”的狀態(tài),故其撓度主要受板的剛度和預制板縫密實灌縫后的整體性影響。
預制板縫一般呈薄而扁的梯形截面,體積小,表面積大,縱橫交叉,必須用水泥類材料甚至配筋的細石混凝土嵌縫并壓實密封。 屋面工程中的預制板受大氣環(huán)境,尤其受溫度變化的重復多變影響,溫差越大,預制板的伸縮量也就越大。其構造既要滿足承重要求,又要滿足防水、熱工和耐久性等要求。
在屋面工程的接縫中,端縫的伸縮變形量約為側縫的5~6倍,所以屋面接縫的關鍵部位是板端縫。屋面中的預制板縫數(shù)量多、長度大、施工困難,比其它接縫的滲漏率高,所以精心施工尤為重要。
1.3.2 滲漏原因
。1)未考慮大氣環(huán)境的重復多變作用,使用同一規(guī)格的樓面板作為屋面板,尤其對無保溫層的屋面將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量,導致屋面板開裂的概率增加。
。2)鋪板的布置不合理,對于同一開間,排板不統(tǒng)一,預制板與現(xiàn)澆板混用,變兩端支承的空心板為3邊支承,從而導致板側縫增寬;材料或結構找坡太平緩,排水不暢等。
(3)未按有關規(guī)范灌縫,板間縫隙未以兩板相鄰縱橫邊的下緣控制灌縫,灌縫未能滿足屋蓋整體性的要求。如灌縫時不用吊板托底,漏漿嚴重,灌漿不密實,灌縫后早期強度不高或養(yǎng)護不足而過早受荷,用水泥袋紙、碎磚填塞板縫后嵌縫,不嵌縫密封,嵌縫密封材料下未設隔離層,板縫兩側未清除積灰、浮漿等。
1.3.3 治理辦法
。1)屋面板縫的留設與變形縫重合時,應按變形縫的要求設計。
。2)密封防水施工前,應檢查接縫尺寸、縫內雜物情況等,確保符合設計要求;鶎犹幚韯⿷浔葴蚀_,攪拌均勻。采用多組分基層處理劑時,應根據(jù)有效時間確定使用量。基層處理劑的涂刷宜在鋪放背襯材料后進行,涂刷應均勻,不得漏涂。待基層處理劑表干后,應立即嵌填密封材料。
。3)屋面板不同于樓面板,尤其對無保溫層屋面,宜增加抗溫度收縮的構造筋,加密分配筋的間距,以提高屋面板抗溫度應力和自防水能力。
。4)按有關規(guī)范嚴格驗收分散的預制板構件間的聯(lián)結,確保屋蓋整體性。
。5)當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屋面時,改用補償收縮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并按有關規(guī)范留設施工縫后澆縫。
。6)屋頂?shù)脑O施預埋件在設計時應考慮周到,宜超前預留;安裝時要避免在防水層做完后再鑿孔打洞,更不得沿板縫安裝。
。7)屋面工程遇到的抗裂防滲、熱工、耐久性等問題,其反應與作用呈明顯的時間差。為此,可利用變形的時間差效應,對于復合、多功能的大型建筑物或吊車噸位較大的工業(yè)廠房,防水工程也可不一步到位,即完成嵌縫密封與屋面自防水相結合的一道防水層并經(jīng)灌水檢驗不漏水后,任其變形和受振,待0.5~1.0a或漏水后按設計要求進行二次防水施工,從而保證屋面工程的整體水密封性、抗變形性和耐久性。
2、工程實例及應用效果
我公司近年施工的北京煤礦中心醫(yī)院群體工程(1995年竣工),占地面積大,結構形式較復雜,空間高低起落,所以設置的變形縫較多。施工前,認真總結以往的施工經(jīng)驗,針對屋面變形縫的處理問題,專門制定了施工技術措施,如除了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施工外,注意了變形縫在屋檐(女兒墻)部分的斷開;卷材在變形縫寬度內留彎曲;基層的找平、找坡;表層的搭接方向等,徹底解決了屋面變形縫滲漏問題。
原煤炭工業(yè)部檔案館工程,屋面(上人屋面)為剛性防水。施工時,在滿足國家設計標準和施工圖要求的前提下,將剛性防水層的分格縫盡量設置在屋面預制板縫處,分格縫寬為25mm,也收到了較好效果。
中煤建設集團工程公司涿州生活基地8號住宅樓工程,在屋面結構施工時,為了防止預制板和現(xiàn)澆板變形不同而出現(xiàn)裂縫,采用了在兩者接縫處增加抗溫度收縮的6@200構造筋,以提高屋面板抗溫度應力和自防水能力,效果也比較好。
以上工程經(jīng)多年使用后,我們對用戶進行了回訪,結果表明,在屋面接縫處從未出現(xiàn)過滲漏水現(xiàn)象,受到了建設單位和用戶的好評。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