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7 10:46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一、歷史價值
中國仿古建筑設計首先要體現歷史價值。仿古建筑是傳承歷史的載體。仿古建筑只要不妄圖以假亂真,不搞拆真建假,不搞“修舊如新”,就不宜斥之為“假古董”。
摹仿無罪。顏、柳、歐、蘇、蒙娜麗莎,不知被摹仿多少萬遍,證明他們是真藝術。向真藝術學習,誠心誠意摹仿,摹仿就是一條通往創(chuàng)造的必經之道。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表現在建筑上就是誠心誠意摹仿希臘、羅馬。通過摹仿,逐漸創(chuàng)新,有的穩(wěn)步,有的激進,先后走入“現代”。摹仿,雖是個“初級階段”,沒有一個“初級階段”,怎么達到極致?中國建筑師在深厚的傳統(tǒng)潛移默化之下,即使摹仿,也有精品。例如頤和園的蘇州街,經過考古復建,十分成功。北京金魚胡同的王府飯店、臺灣飯店二者或多或少仿古,工拙不同,表達要與北京古城氣氛協(xié)調的意愿。在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地帶,作點仿古建筑,畢竟比較穩(wěn)健。中國是鐘靈毓秀之邦,早有建筑師超越了摹仿階段,例如被盛贊為大匠之學與大匠之路的戴念慈先生。他的聞里賓舍,既是中國的,也是現代的,遠不止于摹仿。他的遼沈戰(zhàn)役全景畫館,深見“新古典主義”功底。中國老一輩的建筑師不止一個戴念慈,他們也不曾把中國建筑“做絕”,中國新一代的建筑師完全應該后來居上。
二、時代價值
中國仿古建筑設計應該與時代特征相合。建筑是凝固的藝術。在建筑空間言語的表述中,除了建筑對現實的使用功能的表達之外,還有對人類文化的整體精神的表述需求存在,建筑不僅表達了日常生活的現實使用功能,還表達著文化的精神價值,體現著城市的未來發(fā)展取向。中國仿古建筑設計中有所謂“古要古到底,新要新到家”之說。“古到底”,強調在方法上應當更為深入、科學地理解和借鑒歷史和傳統(tǒng),提倡設計中現代功能、建筑材料和新技術的有機結合,在哲學、美學層面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反對表面化地因襲和模仿傳統(tǒng)形式,使優(yōu)秀傳統(tǒng)建筑文化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新到家,則指出仿古建筑在繼承歷史精華的前提下,將中國仿古建筑設計與現代環(huán)境藝術,與現代建材、工藝以及現代燈光、聲學、電子等技術相結合,要充分體現時代特征。
三、人文價值
中國仿古建筑設計是文化繼承和交流的平臺。文物或古建筑的修復是為了繼承傳統(tǒng)文化、促進各種文化的融合交流和綜合創(chuàng)新,鸛雀樓的彩繪修復工作過程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仿古建筑要達到最佳效果,那么它的設計建造也必須同真實文物或古建筑的修復工作保持同等的標準。
四、生態(tài)價值
中國仿古建筑設計要促進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中國仿古建筑的設計和建設要體現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也就是要精心營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刻意體現園林化情調的“天人合一”。
這一點應充分參考徽派古民居環(huán)境建設設計的做法。意境和園林化情調,是徽派古民居環(huán)境設計中刻意追求的特色和目標。“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中關于天人關系即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一種觀點。古人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原本是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強調在自然變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導,在自然變化既成之后注意適應,做到使天不違人,人不違天,天人協(xié)調;张晒琶窬哟迕駛冋鞘芷渌枷胗绊,才注意按照自然規(guī)律和天人協(xié)調的要求來設計、建筑和美化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并注重營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和體現園林化情調,以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質量和品位;张晒琶窬咏^大多數都設有“天井”。天井是四合屋廳中或三間屋與圍墻的中間留出的一塊空地,因其形狀如井,且露天,故名曰“天井”。天井的設置,從風水觀念的角度講,可使天降的雨露、財氣從四面八方匯聚于自家院內,然后流入屋內下水道,古人叫“四水歸堂”;從建筑學角度解釋,天井是在宅居高大而封閉的墻體之內設置的一個用于采光、進風和換氣的通道口,可使人步不出戶就能見到藍天和白云。天井的設置巧妙地體現出別具一格的“天人合一”意境。庭院是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具有明顯的園林化、生態(tài)化特色。一般小庭院,大多仿造園林,在地面鋪有青色石板,或用不同顏色的鵝卵石鋪成各種精美的圖案。面積較大、層次較高的庭院,大多設有假山、魚池、花臺,盆景,栽種各種花木,并在院墻上造漏窗以通風借景,掘地建池以引水入院。一年四季,庭院里總是水常流,魚常游,花常開,香氣常飄,使人一置身其間就頓感賞心悅目,為濃烈的園林化情調所陶醉而流連忘返。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