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市政工程 > 正文
2014-10-16 11:28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支撐柱及模板安裝
根據(jù)設計圖紙先測量放出支撐柱位置,支撐柱位置由測量人員,在軌道板兩側每隔一定距離進行標注,并在下部結構上為支撐柱和鋼模板安裝鉆孔。每隔一定距離在將要澆筑混凝土的底座板兩側設置支撐柱,并固定好。
機械施工使用的模板為配套的定型軌道模板。隔離層土工布與側模板的接縫處用膠帶密封,防止漏漿。軌道模板側模插板可直接放在底座板上,用膠帶密封接縫,用匝絲或綁扎帶將插板固定在側模板上。
2.鋪設鋼筋
先測量放出線路的中心線,根據(jù)設計圖紙定出縱向鋼筋在橫向上的鋪設位置,將縱向鋼筋全部按定出的位置擺放好,縱向鋼筋的搭接除接地鋼筋外長度不少于600mm.
在底層鋼筋完成后,安放墊塊于鋼筋網(wǎng)下面,以滿足鋼筋保護層厚度要求。
3.道床板的接地與絕緣檢測
道床板結構內有三根縱向鋼筋作為接地鋼筋?v向上每隔大約100m的長度設置為一個絕緣綁扎節(jié)點,縱向鋼筋之間相互絕緣,搭接長度不小于600mm。
利用搖表對縱、橫向鋼筋的絕緣情況及接地鋼筋之間的導電進行檢查,每兩根相交的鋼筋都必須進行絕緣檢測,即每根橫向鋼筋和所有縱向鋼筋之間,上下層鋼筋之問,以及上下層鋼筋與軌枕結構鋼筋之間都必須用搖表進行測量,測量結果應不小于2mω。
4.支腳精調
(1)測站的選取雙塊式無砟軌道主要使用帶自動鎖定功能全站儀配合相應的精調軟件進行支腳精確調整。
為了將支撐柱設置到設計位置上,將全站儀安裝在位于固定端一側的還未調整的支撐柱上,使用自由測站。將支撐柱垂直于超高放置時,配合使用平衡楔,以便全站儀平衡角度保持水平。
。2)自由測站通過在工作區(qū)域前后均勻8個cpⅲ網(wǎng)絡銜接點作為自由測站,便可以將全站儀設置在固定點區(qū)域內。自由測站的精確度必須在1~2mm范圍內。
。3)支撐柱點的設置支撐柱的設置需要球形棱鏡,棱鏡放置在支撐柱上并調整好,通過全站儀的追蹤系統(tǒng),可獲得球形棱鏡的三維坐標,并一直顯示基于軌道設計尺寸的里程偏差、側向位置偏差和高度的偏差。全站儀與將要設置的支撐柱之間的標準距離,約為9.8~86m之間(約為一個cpⅲ區(qū)域長度加上重合區(qū)域長度)。
支撐柱將交替安置于固定端和活動端。相對于前一個支座點的剩余偏差必須小于0.5mm(橫向和高度)。在活動端一側需要精確地設置高度,兩相鄰點的允許偏差為0.5mm.測量剩余誤差需要將實際值與設計值的差別在所有測站的剩余支撐柱上呈線性均勻分配。
5.混凝土施工
在運輸通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混凝土攪拌車直接將混凝土運送至施工點,接滑槽將混凝土導人模板內;運輸通道不具備條件的,采用混凝土巡回車或混凝土泵車,將混凝土輸送至施工點模板內。
通過刮板將混凝土表面精確地、按規(guī)定地進行刮光。
刮平以后安裝軌枕。安裝機械將一根橫梁和一個軌枕框架運送到即將施工的段落內。先將橫梁放置在一對支撐柱上,然后將安裝好5根軌枕的框架壓人混凝土中。
完成軌枕框架壓人混凝土以后,立刻使用0.2mm的金屬塞尺檢查軌枕框架和橫梁之間的接觸面。必須保證所有的接觸點都相互接觸到,并且之間沒有任何空隙。
6.后期處理
混凝土灌注完畢后,一是將軌枕框架從已澆筑好混凝土的軌枕上拆下,二是拆掉支撐柱,三是拆掉鋼模板軌道。支撐柱和鋼模板軌道都是通過相應的輔助機械,從施工段末尾向頭運送,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當混凝土已經(jīng)達到一定的強度后,就可以將軌枕上的框架拆掉。
7.混凝土的養(yǎng)護
用薄膜覆蓋噴濕養(yǎng)護或灑水養(yǎng)護。在道床混凝土未達設計強度70%之前,嚴禁各種車輛在道床上通行。雨期施工時準備防雨棚罩,一旦需要,能立即對新澆筑混凝土加以保護。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