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關 > 正文
2015-04-09 16:32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根據(jù)施工實例,介紹了在湖南省岳常高速TJ-20標路基預壓施工中水土結合法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為類似的路基預壓施工提供了借鑒。為路基預壓設計模式的選擇提供了對比依據(jù)。
一、項目實例簡介
岳常高速土建第20合同段路線位于湖南省安鄉(xiāng)縣,合同段內(nèi)路基為純填路堤,均位于軟土路基特殊處理段落內(nèi),軟土分布的特點:范圍大,厚度深,主要為湖相沉積的軟塑狀態(tài)淤泥質粘土,此外為零星分布的水塘、沖溝中呈流塑—軟塑狀態(tài)的淤泥,設計中軟土路基處置的原則為:一般路段,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載預壓的處理方式,結構物下以及不同軟基處理方式銜接設置的過渡段采用復合地基的方法進行處置,同時輔助堆載預壓。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一)預壓施工方案
利用土和方格水槽內(nèi)加水結合進行加載預壓。
(二)工藝流程
路床頂交驗—申請預壓—施工放樣—加載—沉降觀測—補載(如果預壓期內(nèi)沉降大于15cm)—預壓土的驗收—卸載。
(三)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放樣
由測量隊每20米一個斷面,施放出路基中線和坡腳線,并放出不同預壓高度的交叉斷面,過渡段設在加載高度較小的段落內(nèi),相鄰兩段落進行順坡處理,縱坡不大于10%。
2、預壓加載
采用粘土培擋土埝,形成方格水槽,水槽內(nèi)鋪設定制的防水土工布,進行水載預壓。
、俑鶕(jù)預壓高度的土方荷載換算水荷載的高度。為確保質量、安全擬水載高度不超過2.0m,預壓不足部分采用下部土載預壓,上部采用2.0m高度的水載預壓。
②施工前期準備:
a、堆水用塑料膜的選用。土與水的分隔采用高韌塑料膜。
b、沉降觀測點的保護。在沉降觀測點位置修筑橫向堤圍,堤圍的高度與左右邊堤高度相同,且頂寬不小于3米,以利觀測沉降。
c、堤圍高度的計算及堆載截面尺寸的確定。堤圍高度為堆水高度加上不小于30cm的高度。截面尺寸:頂寬不小于3m,外坡比1:1.5,內(nèi)坡比1:1.25。
③施工步驟:主要施工步驟:修筑水池圍堤→施工監(jiān)測平臺→鋪設塑料膜→安放瀉水管→注水加載→排水卸載。
a、修筑水池圍堤:為了安全、便于人員操作,兩邊堤圍頂寬不小于3m,內(nèi)坡比按照1:1.25,外坡比按照1:1.5施工,每20米橫向全斷面亦培頂寬不小于3m,邊坡按1:1.25控制的粘土,碾壓密實作圍堤。修筑圍堤前,底層堆載全寬度范圍內(nèi)壓路機靜壓一遍。填筑時必需分層填筑至頂(每層30cm),碾壓密實,壓實度不小于85%.為確保兩側圍堤密實堅固,填筑時分層填筑至頂(每層30cm),碾壓密實,壓實度不小于85%,摻加1%水泥,而后再削坡成形。
b、施工監(jiān)測平臺:在施工堆載過程中,保證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不被影響,及時給工程提供準確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結合觀測點設置施工監(jiān)測平臺。在沉降觀測點位置修筑橫向堤圍,堤圍的高度與左右邊堤高度相同,且頂寬不小于1米,以利觀測沉降。
c、鋪設塑料膜: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應先揀除表面的尖棱小石子、尖銳貝殼及其他雜物,并用壓路機靜壓大致平整表面。待埋設完觀測儀器后,用人工將塑料膜鋪放覆蓋整個單元塊。然后將膜體周邊用淤泥、粘土回填壓實。注意事項:鋪設塑料膜不能張拉過緊,預留適當松馳度。
d、安放瀉水管:為了保證加載荷載的穩(wěn)定,及雨水天氣時的排水需要,在每個單元底部均預埋200PVC管作為瀉水管,用以控制加載界面及以后排水卸載之用。在瀉水孔位置需穿破塑料膜的接頭位置,采用雙層塑料膜并用水膠布與瀉水管包裹纏緊處理,以防滲水。安放瀉水管時考慮池與池之間的連通及排放到外圍河道,避免多余水排放到附近農(nóng)田。
e、注水加載:配合沉降觀測單位提供的加載速度,用抽水機注水,平時水位的維持主要利用抽水機抽排。
f、排水卸載:根據(jù)施工監(jiān)測資料,分析地基處理效果,達到設計沉降要求時方可卸載。卸載時需考慮排放時的流量,分次排放。卸載棄水可排至附近溝渠,卸載棄土回填附近坑塘。卸載過程中應大致保證路基全斷面荷載均勻,不得出現(xiàn)偏載,嚴重禁止重載車隊集中運行或停放于路基一側。
三、結論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在路基預壓施工中采用水土結合法,既能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縮短了工期,同時又節(jié)省了大量的資金。實踐中選用何種加載方式應根據(jù)項目的實際特點而定。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