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2 14:20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混凝土壩和砌石壩重點強調勘察對壩基抗滑穩(wěn)定具有控制作用的各類軟弱夾層,這是因為近年來有些小水電站混凝土壩在壩基(肩)開挖中揭示有較多軟弱夾層和泥化層而在勘察中未予發(fā)現,給設計、施工造成被動。
2、土石壩對地基要求較低,一般不全部清除覆蓋層,而將壩殼基礎置于軟基上,如基巖埋藏較淺,防滲體宜直接銜接在巖基上。鑒于一些小水電站清基時,常發(fā)現古河床,其埋深遠大于現河床,古河床內沖積層成分復雜;另有一些土石壩由于壩基勘察深度不夠,未發(fā)現存在的淤泥層,致使壩坡產生塌滑,因此,規(guī)范強調了對土石壩應重點勘察古河床切割深度、淤泥軟土層、細粉沙層及其地震液化條件。
3、工程實踐表明,泄水建筑物下游沖刷破壞嚴重,有時引起岸坡邊坡失穩(wěn),因此強調勘察下游受沖部位巖(土)體坑沖刷性能。
4、小水電站地下建筑物施工的經驗表明,影響洞室穩(wěn)定條件的主要因素是進出口巖(土)體的完整和風化卸荷程度、邊坡穩(wěn)定條件、斷層破碎帶性狀及其走向與洞室軸線的交角、洞室地下水活動情況、強透水帶的分布、與地表連通情況、形成的外水壓力等。當前小型工程洞室設計仍采用傳統(tǒng)的普氏理論,要求勘察單位分段提供、值,由于小型工程洞室不可能做很多勘探測試工作,因此圍巖分類以定性為主,可采用《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SL 55—93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圍巖工程地質分類。
5、壓力管道地基最常見的不良地質問題,是管線布置地段山體整體穩(wěn)定問題。以往由于前期勘察工作深度不夠,時有發(fā)現管路布置于滑坡體或卸荷變形體上給工程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強調勘察壓力管道山體的穩(wěn)定性。
6、引水明渠的邊坡穩(wěn)定是常見的病害。以往由于勘察工作深度不夠,渠線通過基巖順向坡、滑坡、泥石流體,致使渠道改線或增加處理難度。因此強調對渠線的不良地質問題要進行勘察。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