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3 17:39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基坑回彈觀測,應測定深埋大型基礎在基坑開挖后,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而引起的基坑內外影響范圍內外相對于開挖前的回彈量。
。1)回彈觀測點位的布置,應按基坑形狀及地質條件以能測出所需各縱橫斷面回彈量為原則。可按下列要求布點:
、僭诨拥闹醒牒途嗫拥走吘壖s1/4坑底寬度處以及其他變形特征位置設點。
對方形、圓形基坑,可按單向對稱布點(一般不小于4個);
矩形基坑,可按縱橫向布點(一般布設5~7個點,當基坑底面積大于1000m2,深度超過6m時,布點數應為7個以上);
復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點(布點數一般不小于9個);地質條件情況復雜時,應適當增加點數。
②基坑外的觀測點,應在所選坑內方向線的延長線上距基坑深度1.5~2倍距離內布置。
③所選點位遇到舊地下管道或其他構筑物時,可將觀測點移至與之對應方向線的空位上。
、茉诨油庀鄬Ψ(wěn)定且不受施工影響的地點,選設工作基點及為尋找標志用的定位點。
、萦^測路線應組成起迄于工作基點的閉合或附合路線,使之具有檢核條件。
(2)回彈標志應埋入基坑底面以下20~30cm.
。3)回彈觀測精度可按前述的規(guī)定以給定或預估的最大回彈量為變形允許值進行估算后確定。但最弱觀測點相對鄰近工作基點的高差中誤差,不應大于±1.0mm.
(4)回彈觀測不應少于三次,具體安排是:第一次在基坑開挖之前,第二次在基坑挖好之后,第三次在澆灌基礎混凝土之前。當需要測定分段卸荷回彈時,應按分段卸荷時間增加觀測次數。當基坑挖完至基礎施工的間隔時間較長時,亦應適當增加觀測次數。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