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方案 > 正文
2008-08-22 09:05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一、 概述
道路現(xiàn)狀表層為近代圍海造地和人工湖開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吹填土:砂質粉土夾淤泥質粉質粘土,土質松散且不均勻。吹填土厚度一般為2.0~4.0m,局部最深約6m,由于吹填土形成時間短,屬欠固結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強度低,在動力作用下易產生沉淀和液化。為確保路基強度和穩(wěn)定,需對路基進行處理。
根據(jù)已實施的C1、C2、B1道路地基處理結果,經分析確定B2、B3道路采用真空降水聯(lián)合低能量強夯的地基處理方法,并并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施工參數(shù)、程序。
二、地基加固標準
1、加固深度≥6m;
2、地基承載力要求;
0~2m fk≥130kpa;(粉性土)
fk≥100kpa;(粘土、淤泥)
2~4m fk≥110kpa;(粉性土)
fk≥80kpa;(粘土、淤泥)
4~6m fk≥100kpa;(粉性土)
fk≥70kpa;(粘土、淤泥)
3、表層2.0m內地基回彈模量E=25Mpa.
三、真空降水聯(lián)合低能量強夯基本技術要求
3.1施工小區(qū)劃分
施工區(qū)劃分為L(道路地基處理長度)×B(道路地基處理寬度)的矩形小區(qū),其中L以道路的中心線為準。施工小區(qū)劃分按5000㎡控制。
3.2前期準備工作
應對施工場地原狀土每1000㎡測一組小螺鉆及靜力觸探。分析現(xiàn)狀的各土層分布特性、含水量及承載力。
3.3排降水
1、排水明溝與集水井
在道路兩側和22m寬中央分隔帶中央設排水明溝。道路兩側在距離紅線外8m起開挖明溝,在22m寬中央分隔帶中央開挖明溝,明溝底寬1m,深1.5m,邊坡1:1.5,明溝之間貫通,明溝交接處設置集水井。排水明溝采用竹籬笆加編織布的支護措施,以防明溝坍塌。
挖方、填方路段場地平整方法如下。
挖方路段:⑴當原地面標高高于路槽40cm以上的,直接開挖至路槽上40cm處;⑵開挖至路槽上40cm時,如表層為淤泥,則開挖至路槽下20cm,再覆蓋70cm現(xiàn)場粉性土。⑶當原地面標高大于路槽標高、低于路槽上40cm時,可直接進行地基處理。
填方路段:⑴如遇溝浜,應按要求清淤后采用現(xiàn)場粉性土回填至原地面標高。⑵如現(xiàn)狀表層土標高低于路槽標高,則直接進行地基處理。⑶如現(xiàn)狀表層土標高低于路槽標高,且表層為淤泥,則需覆蓋70cm現(xiàn)狀粉性土后,進行地基處理。
2、井點降水
井點降水每個小區(qū)(5000萬㎡)第一遍降水設備(15kw+7.5kw)布置10臺套,第二遍和第三遍井點降水布置8臺套。
利用射流泵輕型真空井點系統(tǒng),進行淺層真空降水。每遍強夯前均勻進行真空降水,共計降水三遍。
第一遍降水,井點管管長3m,井點間距2m,臥管間距3m,要求井點管周圍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內用粘土或淤泥封死。降水至2.5m以下,連續(xù)72小時不斷降水;同時對粘性土土中含水量應小于等于35%,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時,應延長降水時間。
第二遍降水在第一遍強夯后,采用一長一短相間的井點布置方式。短井點管管長3m,長井點管管長6m,井點間距3m,臥管間距4m.要求3m深井點管周圍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內用粘土和淤泥封死。第一遍強夯后立即插管降水,并將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時排掉,第二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連續(xù)降水7天;對粘性土土中含水量應小于等于32%.當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時,應延長降水時間。
第三遍降水在第二遍強夯后,采用一長一短相間的井點布置方式。短井點管管長3m,長井點管管長6m,井點間距3m,臥管間距4m.要求3m深井點管周圍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內用粘性土和淤泥封死。第二遍強夯后立即插管降水,并將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時排掉。第三遍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連續(xù)降水7天。對粘性土土中含水量應小于等于30%.當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時,應延長降水時間。
3、外圍封管
外圍封管井點間距2m,管長6m,井管濾頭處灌1米粗砂。外圍封閉管在強夯全部結束后方能拆除。
4、水位觀測管
水位管布置標準為每小區(qū)6孔,水位管管深6m,濾頭長1.5m,并要求測管周圍灌粗砂。
5、土中含水量檢測
每遍降水后均應檢測土中含水量,以控制真空降水時間。含水量檢測一般1000㎡測1組。
3.4強夯施工參數(shù)
1、夯錘要求用10T.夯錘質量在制作加工時,允許偏差控制在500kg以內,但不得小于10T,夯錘直徑為2.5m.
2、夯點間距、夯擊遍數(shù)和能量
第一遍夯點與第二遍夯點均為4m×4m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點布置在第一遍夯印空缺位置的中心。第三遍夯點布置在第一、二遍夯印空缺位置。其中第一遍夯點布置時,最邊上夯點中心離道路地基處理邊線距離1.0m.第一遍一擊,單點夯擊能700KNm,如不滿足下述第5條控制標準,應減小夯擊能;第二遍兩擊,單點夯擊能1350KNm,如不滿足下述第5條控制標準,應減小夯擊能;第三遍兩擊,單點夯擊能1500KNm,如不滿足下述第5條控制標準,應減小夯擊能。
3、相鄰兩遍夯擊之間間歇時間
相鄰兩遍夯擊之間間歇時間為7天,同時要求超空隙壓力消散85~90%,水位滿足要求。
4、第一遍強夯需要墊路基箱進行作業(yè)。
5、控制標準
⑴周圍出現(xiàn)明顯隆起,如一擊時就出現(xiàn)明顯隆起,則要適當降低夯擊能,相鄰夯坑內的隆起量≤5cm
⑵第二擊夯沉量小于第一擊夯沉量
、莾蓳艉怀亮俊50cm
四、真空降水聯(lián)合低能量強夯施要步驟
、艌鰠^(qū)平整、推平至路槽上40cm(預留40cm超高);
、崎_挖明溝、集水井,由主體單位負責實施;
⑶夯前第一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2.5m;對粘性土土中含水量應≤35%;
、绕秸麍龅,墊路基箱進行第一遍強夯,擊數(shù)一擊,單點夯擊能700KNm,第一遍強夯后馬上布井點管進行第二遍降水。
⑸第二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對粘性土土中含水量應≤32%;
、势秸麍龅,進行第二遍強夯,擊數(shù)兩擊,單點夯擊能1350KNm;
⑺第三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對粘性土土中含水量應≤30%;
、唐秸麍龅兀M行第三遍強夯,擊數(shù)兩擊,單點夯擊能1500KNm;
、屯破
、螜z測
由于場地吹填土土性變化較大,局部地方土性較差,施工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施工參數(shù),但調整前必須通知指揮部、設計和監(jiān)理單位,經同意后方可施工。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