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专区,日韩午夜电影在线观看,日韩电影在线看,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黄网站在线播放视频免费观看,美女脱裤子屁屁网站

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政策法規(guī) > 地方性法規(guī) > 正文

關于印發(fā)《江蘇省學校校舍、醫(yī)院建筑抗震安全隱患排查技術導則(試行)》的通知

2008-07-01 10:03    【  【打印】【我要糾錯】

各省轄市建設局(委),各有關單位:

  為指導全省學校校舍、醫(yī)院建筑抗震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統(tǒng)一排查標準,省建設廳組織東南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編制了《江蘇省學校校舍、醫(yī)院建筑抗震安全隱患排查技術導則(試行)》,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執(zhí)行中的有關情況請及時報我廳抗震辦公室。

  附件: 《江蘇省學校校舍、醫(yī)院建筑抗震安全隱患排查技術導則(試行)》

二○○八年七月一日

江蘇省學校校舍、醫(yī)院建筑抗震安全隱患排查技術導則(試行)

  一、適用范圍

  1.江蘇省范圍內(nèi)學校校舍、醫(yī)院建筑的抗震安全隱患排查。

  2.抗震設防烈度為6-9度區(qū)的建筑;9度建筑宜進行抗震鑒定。

  二、工作方法及依據(jù)標準

  1.工作方法

  在對建筑物相關資料和使用狀況進行調(diào)查的基礎上,現(xiàn)場檢查建筑物現(xiàn)狀與原始資料及相關規(guī)范符合程度、施工質(zhì)量和使用維護狀況、建筑結構特點、結構布置、構造和抗震能力等因素,對建筑物整體抗震性能做出評價,對存在抗震安全隱患的建筑提出相應的抗震減災對策和處理意見,對需進一步深入鑒定的建筑提出抗震鑒定的要求。

  2.依據(jù)標準

 。1)抗震設防烈度:建筑所在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應按《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1990)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確定。當鄉(xiāng)鎮(zhèn)的設防烈度與所在區(qū)縣的設防烈度不同時,鄉(xiāng)鎮(zhèn)的設防烈度就高。

  (2)抗震設防分類:學校校舍按乙類建筑,醫(yī)院建筑按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確定。

 。3)排查項目內(nèi)容的評定:2001年及以前建造的建筑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相關條款執(zhí)行。2002年及以后建造的建筑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相關條款執(zhí)行。

 。4)排查方法和項目內(nèi)容:參照《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95)。

  三、抗震安全隱患排查分級程序

  1、當所排查建筑無勘察報告、設計文件、施工資料和工程驗收文件等技術性文件時,應進行必要的測繪,也可直接判定需進行抗震鑒定。

  2、當2001年及以前建造建筑的結構類型不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或2002年及以后建造建筑的結構類型不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相關要求,或結構體系存在嚴重缺陷,則直接判定該建筑物須進行抗震加固或采取其它措施。

  3、現(xiàn)場檢查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時,可直接判定建筑物須進行抗震鑒定或采取其它措施:

 。1)、建筑物結構實體與設計圖紙多項明顯不符合時;

 。2)、建筑物主體結構曾遭受災害且結構受損較嚴重或已明顯老化時;

 。3)、施工質(zhì)量存在嚴重缺陷時;

  (4)、使用過程中有較重大的擅自拆改建等情況,且分析表明對抗震不利時;

 。5)、建筑物整體性連接構造和抗震構造措施存在多項不符合要求時;

 。6)、其他對抗震不利的情況。

  4、9度設防區(qū)的建筑物,建議進行抗震鑒定。

  四、排查項目內(nèi)容及要求

  (一)應調(diào)查的項目內(nèi)容

  1、建筑物的基本情況:包括建筑名稱、地址、建造年代、用途等。

  2、建筑物的責任主體:包括產(chǎn)權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等。

  3、建筑物檔案資料:包括勘探報告、設計文件(圖紙及變更)、竣工資料(竣工圖、施工資料)、工程驗收文件,若曾改造或加固,也應包括相關的技術文件。

  4、建筑物的使用狀況:了解使用期內(nèi)曾遭受的災害情況及維修、加固、改造等情況。

 。ǘ┈F(xiàn)場檢查項目內(nèi)容及要求

  1、場地、地基與基礎

  1.1 場 地

 。1) 6、7度區(qū)建造于對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進行場地對建筑影響的抗震鑒定。

表1.1 場地有利、不利和危險地段的劃分

地 段 類 別
地質(zhì)、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穩(wěn)定基巖,堅硬土,開闊,平坦,密實,均勻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
軟弱土,液化土,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非巖質(zhì)的陡坡,河岸和邊坡的邊緣,平面分布上成因、巖性、狀態(tài)明顯不均勻的土層(如故河道、疏松的斷層破碎帶、暗埋的塘浜溝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危險地段
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發(fā)震斷裂帶上可能發(fā)生地表位錯的部位

 。2)8、9度區(qū),建筑場地為條狀突出山嘴、高聳孤立山丘、非巖石陡坡、河岸和邊坡的邊緣等不利地段的建筑,應進行抗震鑒定。

  1.2地基和基礎

 。1)符合下列的情況,可不進行地基基礎的抗震排查:

 、俣☆惤ㄖ;

  ②6度區(qū)各類建筑;

 、7度區(qū)地基基礎現(xiàn)狀無嚴重靜載缺陷的乙、丙類建筑;

  ④8、9度區(qū),不存在軟弱土、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或嚴重不均勻土層的乙、丙類建筑。

  (2)地基基礎現(xiàn)狀的排查,應著重調(diào)查上部結構的不均勻沉降裂縫和傾斜;當上部結構無不均勻沉降裂縫和傾斜,或雖有裂縫、傾斜但不嚴重且無發(fā)展趨勢,該地基基礎可評為無嚴重靜載缺陷。

  (3)地基基礎的排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倩A下主要受力層存在飽和砂土或飽和粉土時,對下列情況可不進行液化影響的判別:

  i對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類建筑;

  ii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液化初步判別要求的建筑;

  iii液化土的上界與基礎底面的距離大于1.5倍基礎寬度。

  2、上部結構

  2.1上部結構應重點檢查建筑物的結構類型、層數(shù)、層高(總高度)、建筑面積、結構布置等與設計圖紙及相關規(guī)范要求是否相符。材料強度的檢查以檢查設計圖為主,經(jīng)驗判斷為輔。

  2.2砌體結構

  2.2.1本節(jié)適用于磚墻體和砌塊墻體承重的多層房屋,其高度和層數(shù)不宜超過

  表2.2.1所列的范圍對隔開間或多開間設置橫向抗震墻的房屋、墻厚為220mm的房屋,其適用高度和層數(shù)宜比表2.2.1的規(guī)定分別降低3m和一層。

表2.2.1多層砌體房屋的最大高度(m)和層數(shù)

墻體類別
墻體厚度
(mm)
6度
7度
8度
9度
高度
層數(shù)
高度
層數(shù)
高度
層數(shù)
高度
層數(shù)
實心粘土磚墻
≥240
24
22
19
13
180
16
16
13
10
多孔磚墻
180~240
16
16
13
10
空心粘土磚墻
420
19
19
13
10
300
10
10
10
——
——
粘土磚空斗墻
240
10
10
10
——
——
砼中型空心砌塊墻
≥240
19
19
13
——
——
砼小型空心砌塊墻
≥240
22
22
16
——
——
粉煤灰中型實心砌塊墻
≥240
19
19
13
——
——
180~240
16
16
10
——
——

  2.2.2抗震隱患排查時,房屋的高度和層數(shù)、抗震墻的厚度和間距、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和砌筑質(zhì)量、墻體交接處的連接以及女兒墻和出屋面煙囪等易引起倒塌傷人的部位應重點檢查;7~9度區(qū)尚應檢查樓、屋蓋處的圈梁,樓、屋蓋與墻體的連接構造,墻體布置的規(guī)則性。

  2.2.3多層砌體房屋的外觀應符合下列要求:

 。1)墻體不空臌、無嚴重酥堿和明顯歪閃;

  (2)支承大梁、屋架的墻體無豎向裂縫,承重墻、自承重墻及其交接處無明顯裂縫;

 。3)木樓、屋蓋構件無明顯變形、腐朽、蟻蝕和嚴重開裂;

 。4)混凝土構件無明顯變形、傾斜和歪扭;

  2.2.4多層砌體房屋的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實際的高寬比和橫墻間距應符合下列剛性體系的要求:

 、俜课莸母叨扰c寬度(對外廊房屋,此寬度不包括其走廓寬度)之比不宜大于2.2,且高度不大于底層平面的最長尺寸;

 、诳拐饳M墻的最大間距應符合表2.2.4的規(guī)定。

表2.2.4剛性體系的抗震橫墻最大間距(m)

樓、屋蓋類別
墻體類別
墻體厚度
6.、7度
8度
9度
現(xiàn)澆成裝配整體式
混凝土
磚實心墻
≥240
15
15
11
其他墻體
≥180
13
10
——
裝配式混凝土
磚實心墻
≥240
11
11
7
其他墻體
≥180
10
7
——
木、磚拱
磚實心墻
≥240
7
7
4

 。2)房屋的平立面和墻體布置宜符合下列規(guī)則性的要求

 、儋|(zhì)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規(guī)則均勻,立面高度變化不超過一層,同一樓層的樓板標高相差不大于500mm;

  ②樓層的質(zhì)心和計算剛心基本重合或接近;

  2.2.5承重墻體的磚、砌塊和砂漿實際達到的強度等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磚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7.5,且不低于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中型砌塊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塊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5.

 。2)磚、砌塊的強度等級低于上述規(guī)定一級以內(nèi)時,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宜按比實際達到的強度等級降低一級采用。

 。3)墻體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6度時或7度時三層及以下的磚砌體不應低于M0.4,當7度時超過三層或8、9度時不宜低于M1;砌塊墻體不宜低于M2.5.砂漿強度等級高于磚、砌塊的強度等級時,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宜按磚砌塊的強度等級采用。

  2.2.6多層砌體房屋的整體性連接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縱橫墻交接處應有可靠連接,當不符合下列要求時,應采取加固或其他相應措施;

  ①墻體布置在平面內(nèi)應閉合;縱橫墻連接處,墻體內(nèi)應無煙道、通風道等豎向孔道;

 、诳v橫墻交接處應咬槎較好;當為馬牙槎砌筑或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時,沿墻高每10皮磚(中型砌塊每道水平灰縫)應有2φ6拉結鋼筋;空心砌塊有鋼筋混凝土芯柱時,芯柱在樓層上下應連通,且沿墻高每隔0.6m應有φ4點焊鋼筋網(wǎng)片與墻拉結。

 。2)樓、屋蓋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倩炷令A制構件應有座漿;預制板縫應有混凝土填實,板上應有水泥砂漿面層;

  ②木屋架不應為無下弦的人字屋架,隔開間應有一道豎向支撐或有木望板和木龍骨頂棚;當不符合時應采取加固或其他相應措施;

 、蹣俏萆w構件的支承長度不應小于表2.2.6的規(guī)定:

表2.2.6-1樓屋蓋構件的最小支承長度(mm)

構件名稱
混凝土預制板
預制進深架
木屋架木大梁
對接檁條
木龍骨、木檁條
位置
墻上
梁上
墻上
墻上
屋架上
墻上
支承長度
100
80
180且有梁墊
240
60
120

  (3)圈梁的布置和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現(xiàn)澆和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可無圈梁;

 、谘b配式混凝土樓、屋蓋(或木屋蓋)磚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不應少于表2.2.6-1的規(guī)定,圈梁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20mm,圈梁位置與樓、屋蓋宜在同一標高或緊靠板底;縱墻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應相應提高;空斗墻、空心墻和180mm厚磚墻的房屋,外墻每層應有圈梁,內(nèi)墻隔開間宜有圈梁;

 、垩b配式混凝土樓、屋蓋的砌塊房屋,每層均應有圈梁;內(nèi)墻上圈梁的水平間距,7、8度時分別不宜大于表2.2.6-1中8、9度時的相應規(guī)定;圈梁截面高度,中型砌塊房屋不宜小于200mm,小型砌塊房屋不宜小于150mm;

 、艽u拱樓、屋蓋房屋,每層所有內(nèi)外墻均應有圈梁,當圈梁承受磚拱樓屋蓋的推力時,配筋量不應少于4φ12;

 、菸萆w處的圈梁應現(xiàn)澆;樓蓋處的圈梁可為鋼筋磚圈梁,其高度不小于4皮磚,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5,總配筋量不少于表2.2.6-1中的規(guī)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墻或鋼筋網(wǎng)水泥砂漿面層中的配筋加強帶可代替該位置上的圈梁;與縱墻圈梁有可靠連結的進深梁或配筋板帶也可代替該位置上的圈梁。

表2.2.6-2圈梁的布置和構造要求

位置和
配筋量
7度
8度
9度
屋蓋
外墻
除層數(shù)為二層的預制板或有木望板、木龍骨吊頂時,均應有
均應有
均應有
內(nèi)墻
同外墻,且縱橫墻上圈梁
的水平間距分別不應大于8m和16m
縱橫墻上圈梁的水平間
距分別不應大于8m和12m
縱橫墻上圈梁的水平間距均不應大于8m
樓蓋
外墻
橫墻間距大于8m或?qū)訑?shù)超過四層時應隔層有
橫墻間距大于8m時,每層應有,橫墻間距不大于8m層數(shù)超過三層時,應隔層有
層數(shù)超過二層且橫墻間距大于4m時,每層均應有
內(nèi)墻
橫墻間距大于8m或?qū)訑?shù)超過四層時,應隔層有。
且圈梁的水平間距不應大于16m
同外墻,且圈梁的水平間距不應大于12m
同外墻,且圈梁的水平間距不應大于8m
配筋量
4φ8
4φ10
4φ12

 。4)多層砌體房屋,應按下列要求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以下簡稱構造柱):

 、贅嬙熘O置部位一般情況下應符合表2.2.6-3的要求:

表2.2.6-3多層砌體房屋構造柱設置要求

房屋層數(shù)
設置的部位
6度
7度
8度
9度
四、五
三、四
二、三
——
外墻四角;大房間內(nèi)外墻交接處;較大洞口兩側;錯層部位橫墻與外縱墻交接處
7 、8 度時樓電梯間的四角
六~八
五、六
 
隔開間橫墻(軸線)與外墻交接處;山墻與內(nèi)縱墻交接處;7~9 度時,樓及電梯間的四角
——
五、六
三、四
內(nèi)墻(軸線)與外墻交接處;內(nèi)墻的局部較小墻垛處;7~9度時,樓、電梯間的四角;9 度時內(nèi)縱墻與橫墻(軸線)交接處

 、谕饫仁胶蛦蚊孀呃仁降亩鄬哟u房,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shù),按表2.2.6-3要求設置構造柱,且單面走廊兩側的縱墻均應按外墻處理;

 、劢虒W樓、醫(yī)院等橫墻較少的房屋,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shù),按a)或b)的要求設置構造柱;

  (5)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對于現(xiàn)有結構構件的局部尺寸、支承長度和連接應分別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承重的門窗間墻最小寬度和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距離及支承大于5m大梁的內(nèi)墻陽角至門窗洞邊的距離,7、8、9度時分別不宜小于0.8m、1.0m、1.5m;

 、诜浅兄氐耐鈮ΡM端至門窗洞邊的距離度,7、8度時不宜小于0.8m,9度時不宜小于1.0m;

  ③樓梯間及門廳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磚墻轉角處的支承長度不宜小于490mm;

  ④出屋面的樓、電梯間和水箱間等小房間,8、9度時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2.5;門窗洞口不宜過大;預制屋蓋與墻體應有連接;

  (6)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對于非結構構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當不符合時位于出入口或臨街處應加固或采取相應措施:

 、俑魤εc兩側墻體或柱應有拉結,長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時,墻頂還應與梁板有連接;

  ②磚女兒墻、門臉等非結構構件和突出屋面的小房間,宜符合2.3.14的要求。

  2.3多層鋼筋混凝土房屋

  多層鋼筋混凝土房屋包括現(xiàn)澆及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框架(含填充墻框架)、框架-抗震墻、抗震墻等結構類型。

  2.3.1多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應重點檢查表2.3.1所列部位。

表2.3.1應重點檢查的部位

檢 查 內(nèi) 容
烈 度
6
7
8
9
局部易掉落傷人的構件、部件
梁柱節(jié)點的連接方式及不同結構體系之間的連接構造
——
梁、柱的配筋、材料強度、各構件間的連接、結構體型的規(guī)則性、短柱分析、使用荷載的大小和分布等
——
——

  2.3.2多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總高度不應超過表2.3.2相關規(guī)定。

表2.3.2適用的房屋最大高度(m)

結 構 類 型
烈 度
6
7
8
9
框架結構(填充墻框架)
60
55
45
25
框 架-抗 震 墻 結 構
130
120
100
50
抗 震 墻 結 構
130
120
100
60

  注:對不規(guī)則結構、有框支層抗震墻結構或Ⅳ類型場地上的結構,表中數(shù)據(jù)相應降低20%.

  2.3.3框架結構宜為雙向框架,裝配式框架宜有整澆節(jié)點,8、9度時不應為鉸接節(jié)點。

  2.3.4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規(guī)則、對稱,質(zhì)量分布和剛度變化宜均勻,樓層不宜錯層。宜符合以下各項要求:

  (1)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大于其寬度,且不大于該方向總長的30%;

 。2)立面局部收進的尺寸,不大于該方向總尺寸的25%;

  (3)樓層剛度不小于其相鄰上層剛度的70%,且連續(xù)三層總的剛度降低不超過50%;

 。4)平面內(nèi)質(zhì)量分布和抗側力構件的布置基本均勻?qū)ΨQ。

  2.3.5框架結構和框架-抗震墻結構中,梁與柱或柱與抗震墻的中線宜重合,框架梁與柱中線之間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寬的1/4.

  2.3.6鋼筋砼抗震墻或抗側力粘土磚填充墻之間樓、屋蓋的長寬比宜符合表2.3.6規(guī)定:

表2.3.6樓、屋蓋的長寬比限值

樓、屋蓋類型
烈度
6
7
8
9
現(xiàn)澆或迭合梁板
4.0
4.0
3.0
2.0
裝配式樓蓋
3.0
3.0
2.5
不宜采用
框支層現(xiàn)澆梁板
2.5
2.5
2.0
不應采用

  注:若為裝配式樓、屋蓋時,除符合上表要求外,尚應檢查保證樓、屋蓋整體性及其與抗震墻或抗側力粘土磚填充墻的連接措施是否可靠。

  2.3.7框架-抗震墻結構中,抗震墻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墻宜貫通房屋全高,且橫向與縱向抗震墻宜相連;(2)抗震墻開洞面積不宜大于墻面面積的1/6,洞口宜上下對齊,洞口梁高不宜小于層高的1/5;

 。3)房屋較長時,縱向抗震墻不宜設置在端開間;(4)抗震墻墻板厚度不應小于160㎜宜不應小于層高的1/20,在墻板周邊應設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組成的邊框。

  2.3.8框架結構中,砌體填充墻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qū)ΨQ;且應符合下列要求:

 。1)考慮粘土磚填充墻的抗側力作用時,磚填充墻應嵌砌在框架平面內(nèi)并與梁柱緊密結合,其墻厚度及砂漿強度等級應符合表2.3.8規(guī)定:

表2.3.8填充墻墻厚度及砂漿強度等級

——
6
7
8
9
厚度(mm)
≥180
≥180
≥180
≥240
砂漿強度等級
≥M2.5
≥M2.5
≥M2.5
≥M5

 。2)砌體填充墻框架應沿框架柱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筋,拉筋伸入填充墻內(nèi)長度,一、二級框架宜沿墻全長設置,三、四級框架不應小于墻長的1/5且不應小于700mm.

  (3)墻長大于5m時,墻頂部與梁宜有拉結措施,墻高度超過4m時,宜在墻高中部設置與柱連接的通長鋼筋混凝土水平墻梁。

  2.3.9抗震墻結構中的抗震墻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較長的抗震墻宜結合洞口設置弱連梁,將一道抗震墻分成較均勻的若干墻段,各墻段(包括小開洞墻及聯(lián)肢墻)的高寬比不宜小于2;

 。2)抗震墻有較大洞口時,洞口位置宜上下對齊;

 。3)房屋底部有框支層時,框支層的剛度不應小于相鄰上層剛度的50%,落地抗震墻數(shù)量不宜小于上部抗震墻數(shù)量的50%,其間距不宜大于四開間和24m的較小者,且落地抗震墻之間樓蓋長寬比不應超過表2.3.6規(guī)定的數(shù)值。

  2.3.10框架梁的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梁截面的寬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柱寬的1/2;

  (2)梁截面的高寬比不宜大于4;(3)梁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3.11框架柱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柱截面的寬度不宜小于300mm;

  (2)柱凈高與截面高度(圓柱直徑)之比不宜小于4.2.3.12抗震墻結構中,一、二級抗震墻各墻肢應設置翼墻、端柱或暗柱等邊緣構件,暗柱的截面范圍為1.5~2倍的抗震墻厚度,翼墻的截面范圍為暗柱及其兩側各不超過2倍翼墻厚度。

  2.3.13抗震墻結構中,兩端有翼墻或端柱的抗震墻墻板厚度,一級不應小于160mm且不應小于層高的1/20,二、三級不應小于140mm且不應小于層高的1/25.

  2.3.14磚女兒墻、門臉等非結構構件和突出屋面的小房間,宜符合下列要求:

 。1)無拉結女兒墻和門臉等裝飾物,當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2.5且厚度為240mm時,其突出屋面高度,對整體性不良或非剛性結構的房屋不應大于0.5m;對剛性結構房屋的封閉女兒墻不宜大于0.9m;

  (2)出屋面的樓、電梯間和水箱間等小房間,8、9度時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2.5;門窗洞口不宜過大;預制屋蓋與墻體應有連接;

 。3)出屋面小煙囪在出入口或臨街處應有防倒塌措施;

  (4)挑檐、雨罩等懸挑構件應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

  2.3.15檢查建筑物的外觀和內(nèi)在質(zhì)量,重點檢查主體結構構件施工質(zhì)量及損傷和變形情況。

  1)外觀質(zhì)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1)梁、柱及節(jié)點主要受力部位的混凝土不應有受力鋼筋露筋或銹蝕、蜂窩、孔洞、夾渣、疏松、剝落等嚴重缺陷;構件主要受力部位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的裂縫;連接部位不應有影響結構傳力性能的缺陷;

  (2)主體結構構件無明顯變形、傾斜或歪扭;

 。3)填充墻無明顯開裂或與框架脫開。

  2)主體結構構件實體材料強度宜符合下列要求:

 。1)梁、柱及節(jié)點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一級框架不宜低于C30,其余不宜低于C20;

 。2)粘土磚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7.5,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2.5;

 。3)混凝土砌塊的強度等級,中型砌塊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塊不宜低于MU5,砌塊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5.

  2.3.16檢查建筑物使用期內(nèi)的結構變更和曾遭受災害情況。

  1)結構變更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變更應由專業(yè)設計與施工;

 。2)變更后的結構應符合上述1、2相關條款的要求,或已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2)結構曾遭受災害(火災、洪災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由專業(yè)單位進行受損鑒定,且經(jīng)過專業(yè)設計與施工;

  (2)處理后的結構應符合上述1、2相關條款的要求,或已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2.4內(nèi)框架和底層框架磚房

  2.4.1內(nèi)框架和底層框架磚房應重點檢查表2.4.1所列部位。

表2.4.1應重點檢查的部位

檢 查 內(nèi) 容
烈度
6
7 
8
9
檢查房屋的高度和層數(shù)、橫墻的厚度和間距、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和砌筑質(zhì)量、底層框架和底層內(nèi)框架磚房底層樓蓋類型及底層與第二層的側移剛度比、多層內(nèi)框架磚房的屋蓋和縱向窗間墻寬度
檢查圈梁和其他連接構造
——
檢查框架的配筋
——
——

  2.4.2內(nèi)框架和底層框架磚房的總高度和層數(shù)不宜超過表2.4.2的規(guī)定。

表2.4.2總高度(m)和層數(shù)的限值

房 屋 類 型
墻 體
厚 度
(mm)
烈 度
6
7
8
9
高度
層數(shù)
高度
層數(shù)
高度
層數(shù)
高度
層數(shù)
底層框架磚房
≥240
19
19
16
11
180
13
13
10
7
底層內(nèi)框架磚房
≥240
13
13
10
——
180
7
7
7
——
多排柱內(nèi)框架磚房
≥240
16
16
14
7
單排柱內(nèi)框架磚房
≥240
14
14
11
不宜采用

  注:墻厚為220mm的房屋,其適用高度和層數(shù)宜比本表的規(guī)定分別降低3m和一層2.4.3內(nèi)框架和底層框架磚房的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抗震橫墻的最大間距應符合表2.4.3的規(guī)定;

表2.4.3抗震橫墻的最大間距

房屋類型
烈 度
6
7
8
9
底層框架磚房
上部各層
同本技術導則2.2相關規(guī)定
底層
25
21
18
15
底層內(nèi)框架磚房
18
18
15
11
多排柱內(nèi)框架磚房
30
30
30
20
單排柱內(nèi)框架磚房
同本技術導則2.2相關規(guī)定

  (2)底層框架、底層內(nèi)框架磚房的底層,應沿縱橫兩方向?qū)ΨQ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抗震墻,且第二層與底層側移剛度的比值,7度時不應大于3,8、9度時不應大于2,抗震墻宜采用鋼筋混凝土墻,6、7度時可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間的粘土磚墻或混凝土小砌塊墻;(3)內(nèi)框架磚房的縱向窗間墻的寬度,不宜小于1.5m.8、9度時,厚度為240mm的抗震墻應有墻垛。

  2.4.4底層框架、底層內(nèi)框架磚房的底層和多層內(nèi)框架磚房的磚抗震墻,厚度不應小于240mm,磚實際達到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7.5,砌筑砂漿實際達到的強度等級,6、7度時,不應低于M2.5,8、9度時,不應低于M5.2.4.4內(nèi)框架和底層框架磚房的整體性連接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底層框架、底層內(nèi)框架磚房的底層,8、9度時應為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樓蓋,6、7度時可為裝配式樓蓋,但應有圈梁;(2)多層內(nèi)框架磚房的圈梁,應符合2.2有關條款的規(guī)定,采用裝配式混凝土樓、屋蓋時,尚應符合下列要求:①頂層應有圈梁;②6度和7度不超過三層時,隔層應有圈梁;③7度超過三層和8、9度時,各層均應有圈梁。

 。3)底層框架磚房的上部,按2.2有關條款的規(guī)定設置構造柱;多層內(nèi)框架磚房的下列部位,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①外墻四角和樓、電梯間四角;②6度不低于五層時,7度不低于四層時,8度不低于三層時和9度時,抗震墻兩端和無組合柱的外縱、橫墻對應于中間柱列的部位。

 。4)內(nèi)框架磚房大梁在外墻上的支承長度不應小于240mm,且應與墊塊或圈梁相連;(5)多層內(nèi)框架磚房在外墻四角和樓、電梯間四角及大房間內(nèi)外墻交接處,7、8度時超過三層和9度時,應用構造柱或沿墻高每10皮磚應有2f6拉結筋。

  2.4.5磚女兒墻、門臉等非結構構件和突出屋面的小房間等要求參見2.3.14節(jié)有關規(guī)定。

  2.4.6建筑物的外觀和內(nèi)在質(zhì)量要求參見2.3.15節(jié)有關規(guī)定。

  2.4.7建筑物使用期內(nèi)的結構變更和曾遭受災害情況時的要求參見2.3.16節(jié)有關規(guī)定。

  2.5磚木結構

  2.5.1磚木結構的平面布置應避免拐角和突出;同一房屋不應采用木柱與磚柱或磚墻等混合承重。

  2.5.2房屋的外觀和內(nèi)在質(zhì)量要求應符合下列要求:(1)墻體無空臌、酥堿、歪閃和明顯裂縫。

  (2)柱、梁(柁)、屋架、檁、椽、穿枋、龍骨等受力構件無明顯的變形、歪扭、腐朽、蟻蝕、影響受力的裂縫和庇病;(3)木構件的節(jié)點無明顯松動或拔榫;木構架無傾斜或歪閃。

  (4)土墻的防潮堿草不腐爛。

  2.5.3墻體布置和構造要求:(1)墻體布置應該均勻,每開間宜設置橫墻。多層房屋立面不宜有錯層;大梁不應支承在門窗洞口的上方。

 。2)外墻四角、樓梯間四角應設有構造柱,6、7度隔開間及8度內(nèi)外墻交接處應設有構造柱。

 。3)多層土石墻房屋每層應設有圈梁,并宜在橫墻上拉通;木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80mm,鋼筋磚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皮磚。

 。4)磚抱角的土石墻,磚與土坯、石塊之間須設有可靠連接;圍護墻與木結構必須可靠拉結……

 。5)內(nèi)、外墻體應咬槎較好,土筑墻應同時分層交錯夯筑。

  2.5.4樓屋蓋構造要求:(1)木屋蓋構件應有圓釘、扒釘或鉛絲等相互連接;(2)空曠房屋應在木柱與屋架或梁間設置斜撐,橫隔墻較多的居住房屋應在非抗震隔墻內(nèi)設斜撐。

 。3)穿斗木構架房屋的縱向應在木柱的上下端設置穿枋并應在每一縱向柱列間設置1-2道剪刀撐或斜撐。房屋兩端須設有屋架支撐。

  2.5.5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連接(1)樓房的挑陽臺、外走廊、木樓梯的柱和梁等承重構件與主體結構牢固連接。

 。2)抹灰頂棚不應有有明顯的下垂,屋面瓦尤其是檐口瓦應沒有下滑。

  (3)磚女兒墻、門臉等非結構構件和突出屋面的小房間等要求參見2.3.14節(jié)有關規(guī)定。

  2.5.6檢查建筑物使用期內(nèi)的結構變更和曾遭受災害情況參見2.3.16.

  附表(略)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