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資訊中心 > 建設趣聞 > 正文
2008-07-27 14:17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不少土木建筑損毀嚴重,圖為水西村的“接旨亭”。
對中國建筑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古建筑有一個特別現(xiàn)象,就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建筑文化像中國那樣熱衷于土木結構,從史前穴居、巢居到清代的大木作、小木作,中國的建筑文化一直以土木及其結構技術為主旋律,從未大力發(fā)展磚石建筑,致使磚石建筑始終處在支流地位。
為什么磚石建筑技術在中國古代得不到像在西方國家那樣的發(fā)展?是不是古人沒有掌握這門技術?答案是否定的。早在漢代,中國人就創(chuàng)造了起拱發(fā)券和壘筑穹頂?shù)募夹g,只是這一技術沒有用在建造房子上,而是被長期用于建造墳墓,即使后來磚石建筑技術被用來建造佛塔,這種技術也沒有得到多大的發(fā)展。中國建筑文化之所以一直以土木結構為主流,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易經(jīng)》思想、陰陽五行觀念以及儒家倫理觀念的影響。正如建筑學者徐伯安所說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社會思想意識問題,“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五千年前出現(xiàn)土木結構
早在五千年前,中華先民就從游牧生活轉為以“耕耘為食”,從穴居野處轉為以“土木為居”。而用于耕田的木犁和土木建筑的出現(xiàn)與《易經(jīng)》思想息息相關。據(jù)《易經(jīng)。系辭》記載,古代先哲神農(nóng)氏根據(jù)《易經(jīng)》中益卦的啟示,教導天下人民“斲木為耜,揉木為耒”,即削木頭做成犁頭,用彎木做成犁柄,制成木犁耕田。從卦象分析,益卦上方的兩個陽爻,是扶著犁柄的雙手,中間的三個陰爻,是彎曲的犁柄,下方的一個陽爻,是犁頭。益卦由巽卦和震卦組成,上卦巽象征木、入;下卦震象征動;中間的三個陰爻組成坤卦,象征土;木犁進入土中的活動,象征耕田?梢姼镞@種人類賴以為生的生產(chǎn)活動,離不開土和木。后來,隨著農(nóng)業(yè)文明的進步,人類的居住文化也向前邁出一大步。黃帝等先哲根據(jù)《易經(jīng)》中大壯卦的啟示,以土木為材,首創(chuàng)“上棟下宇”的宮室,以木為屋架、棟梁,以土為臺基、墻體。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轉變,從此以后,中華先民告別洞穴巢居,住進冬暖夏涼的土木建筑,中國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結構模式也基本定型,以土木為材,決定了中國古建筑的技術、結構、空間組合和藝術形象。
土居中央代表中心地位
同時,中國獨有的陰陽五行學說對中國古建筑的選材模式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金木水火土五行當中,土居中央,代表中心地位,土的位置一旦確定,上下四方便會秩序井然,代表一種四平八穩(wěn)、有條不紊的社會秩序。土的顏色為黃色,代表尊貴。所以歷代皇帝都以黃色為標志色。土又代表大地,建筑物以土為材,象征建筑物扎根于大地,從土地吸取有益于人類的“地氣”,更好地造福人類。
而五行中的木代表東方,這個方位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代表色為青色,這是植物的顏色。木又代表春天、早晨,這些充滿了光輝燦爛、生氣旺盛、朝氣蓬勃意象的吉祥內(nèi)涵,是大自然生命力和陽光的體現(xiàn),那么,用木頭蓋的房子,自然也就是陽氣的體現(xiàn)和生命力的所在。有學者認為,古人把活人居住的房子稱為陽宅,圖的便是這個吉利。
中國古建筑對土木結構的偏愛,還與儒家的倫理觀念相一致,中國人以家庭為中心的觀念體現(xiàn)在建筑文化上,便是中心點明確、中軸線明確的建筑群體組合,象征家族團圓和向家庭的中心靠攏。由于受到土木材料的限制,中國古建筑一般都顯得比較低,不會很高。在堪輿學的指導下,建筑群的組合和平面布局更有序,建筑個體成為群體中有機組成部分,不會與群體失去內(nèi)在聯(lián)系。四合院式住宅是中國古建筑的代表,其平面布局呈方形或長方形,屬土形,開東南方“青龍門”,門的方位屬木,寓意生氣旺盛。建筑布局中的前后、高低、大小、左右圍護等,正是尊卑、主次、上下等儒家倫理觀念在建筑上的反映。
土木材料樸實無華
作為建筑材料,木材與泥土具有富于韌性、加工靈便、組合方便的優(yōu)點,當然也有不夠重實、剛度不足、負重有限、容易損毀的缺點,和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土木材料樸實無華,使人倍感溫馨,難怪古人對土木結構的熱愛歷經(jīng)千百年而不變。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