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資訊中心 > 建設趣聞 > 正文
2006-12-28 14:34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礦洞改成豪宅 住在地下的澳洲人
在南澳大利亞有座小城庫伯佩蒂,它的奇怪之處在于從表面看,這座城市除了一些停車場和加油站外,建筑物并不很多,但事實上這里不但生活著幾千居民,而且從旅館到酒家,從教堂到夜總會應有盡有。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它們大多建在了地底下。
居民是淘寶者后裔
庫伯佩蒂是澳洲唯一一座地下城。它位于維多利亞沙漠腹地,是澳大利亞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原本是片鳥都懶得落下的不毛之地。1915年,有人偶然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蛋白石礦,從此改變了這塊荒地的命運。蛋白石俗稱澳寶,主要用來做各種飾品,普通蛋白石并不值錢,但極品則價值連城。走運的是,庫伯佩蒂的蛋白石不但是極品中的極品,而且蘊藏量大得驚人。消息不脛而走,自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淘寶人。
澳大利亞號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挖地洞、找寶貝向來是家常便飯。不過找蛋白石卻是個耐心活兒,講究的是持久戰(zhàn),這就需要淘寶者在當?shù)匕布衣鋺。但是當(shù)貧夂蚴謵毫,夏季地表溫度總?0攝氏度以上,冬天又寒風刺骨。于是有人想出將廢棄的礦洞改造成居室的主意。這樣一來,獨一無二的地下城就誕生了。
一個五居室?guī)滋炀屯旯?/STRONG>
在地下安個家還是很便宜的,只需付2.5萬澳元(1澳元約合6元人民幣),請一輛挖土機來工作幾天,一個五居室的地下套房就能完工。另外還可以買“二手洞”,價格只有別處二手房的1/8.由于是干旱地帶,這里的地洞不像別處那樣潮濕,所以地下居民很少得關節(jié)炎。不過有些初住地下的人會患上失眠癥,因為地下室四壁都是堅硬巖石,打呼嚕會產(chǎn)生驚天動地的回響。
地下城的各家各戶之間并不相通。如果要串門的話,需要走上地面,再轉到鄰居家的洞口去。在這里安家的人,當然還是打著挖寶的主意,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自家周圍。挖到寶可以發(fā)財,就算挖不著也能增加居住面積,真是一舉兩得。不過也有人恒心不足,結果吃了虧。據(jù)當?shù)厝酥v,曾有一家人在自家地下挖了十多年一無所獲,無奈之下搬家走人。新主人人口多,住不下,于是再深挖一層,想修個“地下閣樓”,結果一下挖到寶石,白揀個大便宜。
如今這里的地下居室早不是當年的簡陋模樣,而是有吊燈、有家具,廚房衛(wèi)浴一應俱全的舒適住處。有些挖到蛋白石的闊佬甚至建有游泳池、私人飛機場,當然,那些都只能放在“屋頂”上了。
不小心會掉入私人住宅
地處沙漠的地下城用水成了老大難問題,當?shù)厝嗽藘勺偃f升容量的水箱,結果竟花了3年時間才將它們蓄滿。另一個大問題是各家通往地下的門戶看不真切,陌生人很容易“掉入私人宅邸”!為此許多住家不得不搜集汽車殘骸圍在自家洞口,以示“私宅重地,非請莫入”。有趣的是,這座地下城的總人口一直是個謎,有的說是3000,有的說是4000多。
原來當?shù)厝藶樘佣惒辉溉鐚嵣蠄笕丝跀?shù),前來統(tǒng)計人口的官員面對成百上千個地洞又束手無策。當?shù)鼐皆鴽Q心把人口統(tǒng)計出來,結果當晚警署就發(fā)生爆炸:這些市民以開礦為生,家家都有炸藥,可不是吃素的!這樣一來人口統(tǒng)計自然不了了之,地下城也因此更平添了一絲神秘。
國際在線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